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一“毽”钟情的爱与哀愁

2021-12-14 14:17:16 来源:川体在线 编辑:梅艳萍

毽球运动是一项轻装上阵、几乎没有成本,且不占场地,特别适合寻常百姓参与的全民健身运动。尤其是在疫情复杂多变的情形下,毽球运动可以满足人与人之间间隔1米以上距离的防疫要求,而且也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

在成都市毽球运动协会会长李联眼里,成都全年气候温润、公园场地开阔,具备了开展毽球运动项目的极好条件。但事实上,自2016年成都市毽球协会成立以来,除了早期的一帮毽球老人还坚守着这项传统民族运动以外,毽球仍然是一项小众的运动。为此,54岁的李联陷入了“毽”行“毽”远的爱与哀愁......

 

壹 再“毽”钟情

1986年,年轻帅气的李联中专毕业,19岁就进入成都机车车辆厂工作,捧上了外界羡慕的“铁饭碗”。

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李联所在的工厂是一个有4万多职工的大厂,与电影《你好,李焕英》《夏洛特烦恼》中的情形一样,在那个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李联和其他年轻人除了上班,大多数时间都安排在篮球、足球、电影等文体活动上。毽球就是当时工厂主导的运动项目之一。

那时李联是足球运动的忠粉,因此当时厂里搞运动会,工会主席让他加入毽球队时,他对这项运动并没有什么兴趣。李联说:“刚开始踢毽球是在敷衍,图完成任务,直到接触两年后才真正开始感兴趣。”有足球底子的李联因为良好的脚下感觉,踢毽球如鱼得水。他和工友们经常利用下班时间进行练习,水平提高很快。两年里,他和工友们参加了车间赛、厂赛、市级赛等大大小小的很多场比赛,最好的成绩是全市的第三名。“每个人差不多有10元奖金,那时候一个月工资也就30元左右。”屡战屡胜给了李联很大的成就感,他也开始体会到毽球运动的独特魅力。

随着女儿的出生和家庭生活开支的增加,李联不得不辞去拿着固定工资的“铁饭碗”转而进入保险行业,从一般员工干到管理岗位,毽球也就逐渐被淡忘。而他的体重却从此一路飙升,最重的时候超过了180斤,身体状态直线下降,这也给李联敲了警钟,于是他决定开始尝试减肥。

2013年前后,李联在新华公园散步时偶然看到一群人正在踢毽球,这个场景勾起了他深深的回忆。很快李联就加入到他们当中。这一次和毽球的重逢,再次点燃了李联对毽球的激情,接下来他每天坚持到公园报到。两个月的时间,李联体重从180斤降到了160斤,‘三高’指标也降下来了,更难得的是,李联终于回归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贰 创建协会

随着身边踢毽球的朋友越来越多,2015年蒲炜良、李联、周厚聪等几个老友合计,打算成立一个专门的毽球协会,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毽球运动。2016年7月,成都市毽球运动协会正式成立,时年72岁的蒲炜良被推选为协会会长。

谈及蒲老,李联发自内心的敬佩。“蒲老万里走单骑,独自完成从成都到漠河的骑行,这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李联说。带着责任和使命,李联在队友们的支持下,在协会成立后的第3个月,举办了“成都市城东医院杯毽球比赛”,通过办赛扩大影响力。毽球会员也从10几人扩展到了300多人。

但李联觉得这离他们的目标还远远不够。为此,他和同伴除了坚守望江楼公园、新华公园、人民公园等几个人流量大的阵地免费教大家踢毽子而外,还积极与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尝试用毽球运动改善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并更好地推广这项门槛低、可覆盖全部人群的平民运动。

李联说:“毽球是教育部建议在学校推广的体育项目之一,对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有相当大的帮助,但相比足球、篮球等项目,它的认知度太低了,学校往往更喜欢开展被大家熟知的体育项目。《四川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以后,我认真研读了其中的精神,当中有很大篇幅重点关注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这是机遇,也是毽球在成都在四川推广发展的动力!”

 

叁 寻求融合

细数毽球的优势,李联有说不完的话。首先他本人就是受益者,从当初的三高、偏胖到带着身边无数个朋友锻炼,让他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李联很有成就感。这也是他四年时间里作为四川省参加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从三级、二级到一级的“成长”之路的见证。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验证,李联对“科学健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也在实践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他的话说,在没有“深造”之前,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开练,腿脚并用,直接“跳过”热身阶段。后来通过老师的指导,李联不仅学以致用,还研究出一套用时短、效果好的科学训练方法,更神奇的是,他通过跆拳道、足球、舞蹈动作中的用脚招式,探究出驾驭毽球的“门道”。

“施拉普纳、马拉多纳、贝克汉姆这些足球明星都将踢毽子作为日常锻炼脚上功夫的必修课,就连混世魔童哪吒也是踢毽子的高手,足见毽球的魅力。”李联说,他很希望能有机会与跆拳道、足球、自由搏击等以腿脚功夫见长的项目展开研讨、多方交流融合,进一步提升毽球的发展空间。

 

肆 “家”的渴望

李联表示,2021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就在今年的三月份,毽球运动首次进“全运”,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人发明的毽球运动成为了我国最高级别体育赛事的新成员、新萌宠。可尴尬的是,成都这一帮毽球运动爱好者却还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场地”。

“几个公园里,长期都有外国朋友来练,虽然没有吸纳成为会员,但他们也是毽球的铁杆粉丝。可现状是,大家连一个固定的锻炼场地都没有,总是跟打游击似的到处错峰找位置。”李联称,目前他最希望的是能有一处场地能满足长期进行毽球训练、比赛活动,这样就能提高水准,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李联介绍说:“有一些川大外籍的教师、学生,经常到望江公园踢毽球,但都不固定。其他城市有很多欧美国家的朋友也开始练毽球了。我们非常想找个机会,引荐外国的朋友们到公园来,看一看中国的原汁原味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算为大运做点事情。希望通过大运会这个盛会,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都能看到人们踢毽球的身影。”(龙晓)

 

图片来源:毽球运动协会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