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都

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近3万亿元,从双流体育产业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中发现了什么?

2021-01-18 17:40:1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覃贻花

“我们是第一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既来之不易,又是对我们的激励。”成都市双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艳在接受川体在线专访时说到。据悉,2020年双流区文体旅局在体育产业方面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的表彰。

体育产业的耀眼让2021年的跨年变得有温度

2021的元旦,辞旧迎新的心情竟是空前的强烈,迫切地想要喷出憋闷的那一口气。用力地跨年,每一个人都想要跨过2020的诸多霉运,拥抱一个更明媚的阳光时代。

2021跨年之际,国家体育总局带来了体育产业耀眼的成绩。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近3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10.9%,与此同时,成都市双流区同样为我们带来了喜讯,2019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41亿元。体育产业持续增长的美好前景,给我们跨年注入了强劲动力,让我们相信体育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明白跨年开启新征程砥砺前行的深远意义。

危局下的变局 体育担当创新局

东京奥运会改期、NBA暂停、欧洲足球杯锦标赛延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世界体育大赛纷纷入局受阻,中国体育产业难以置身事外,危局已然产生。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寻找新机遇,是中国体育产业人必须面对的难题,同样也是双流区文体旅局需要突围的困局。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令许多体育产业从业者感到阵阵恐惧,但同时,“从2月份开始,双流区委区政府在成都率先提出了抓复工、复产。全区成立了9个复工复产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就是文旅体复工复产小组。”谢艳说道。双流已在危机中找到生机,从抓复工复产着力,以保稳产满产为目标,在危局中创新局促发展。

双流区文体旅局在科学防疫下,以复工复产小组为中心,投入工作人员80余人,一对一帮扶了176家企业,为50余家非常困难企业保住了稳产,有序促进了体育产业企业复工复产。

谢艳介绍到,锻造高尔夫五金件的艾诺克(成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以出口为主,这类外向型企业销售需要外贸出口,因疫情影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双流区文体旅局的一对一帮扶人员主动协调了航空公司,使其将部分客机改为货机,有效解决了该类企业的出口难题。此外,双流区文旅体局购置了大量防疫物资送往各体育企业,成立联合会帮助各类中小企业申请政策补贴,协助企业对接中行等金融机构,共计完成融资4亿余元。

中国羽协秘书长王伟认真听取防疫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谢艳对记者表示,除复工复产外,保训练、举办体育赛事和开展群众健身活动也是重点工作内容。疫情期间,海外归来的国家羽毛球队进驻双流封闭训练备战,双流组建疫情防控专班,为其入境隔离观察提供24小时服务并全程安全保障了训练顺利完成,为此,成都市双流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在“训练备战”方面有特别重大突出,同样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奖励,这也是全国唯一同一个市同一个区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双奖”的,这是四川省体育的骄傲,更是成都市双流区的荣耀。

体育赛事可以说是体育金字塔的顶尖。据谢艳介绍,双流成功保障了2020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和2020赛季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19场比赛的顺利进行,其中,中甲联赛双流赛区线下观众共计4万人次现场安全观赛。与此同时,双流还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40余场。

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筑牢产业基础

川体在线从双流区文体旅局了解到,双流以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牧笛高尔夫球场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双流体育产业营运管理有限公司三家龙头公司为代表的体育企业近200家,形成了以体育产品制造和贸易、体育赛事服务、体育培训、大众健身服务等多业态体育产业结构。为此,2020年8月,双流区被四川省体育局授予“2020 年四川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体育强国的建设,通过全民健身运动实现。那么,场馆设施建设和管理、体育政策治理、运动训练、全民健身指导等多个方面要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双流区拥有亚洲唯一以顾拜旦头像并以顾拜旦命名的体育场馆“顾拜旦中国现代五项赛事中心”,同时,还拥有成都谢菲联足球运动公园、国家羽毛球四川体育训练基地等具备举办国际级单项比赛条件的大体育场馆,是四川省体育场馆数量最多、能级最高的区(市、县),从而构建了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夯实的根基。

体育产业要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路还有多远

“川投网球中心位于双流的核心区域,所占面积甚大,如果算上土地价值,目前企业的经营赢利上还有一段路要走。”四川川投网球中心赛事中心主任刘彬对记者说,“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体育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对于我们这样的场馆经营那就非常有利。”消费是企业的源动力,体育产业要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体育消费力的提升是关键。

据相关资料介绍,体育产业起源于英国,其资产阶级和贵族按照市场经营的方式建立和运行俱乐部,由此开启了上百年的体育产业发展历程。至今,在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我国,如果说《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5)》开启体育产业统计正式被纳入国家统计分类体系元年,那么,体育产业距今仅5年。

在国家发展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和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与下,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显现,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从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12月31日公布的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近3万亿元来看,距离成为“支柱性”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机遇蕴藏在危局 未来可期

丘吉尔有句名言:“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对已看到危中带机并开始思考转型升级的中国体育产业从业者而言,危机同时也意味着生机、转机和良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党和政府将会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体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走过黑暗,才更加珍惜拥有的阳光。经过疫情的考验,免疫力得到空前重视,运动健康正在成为新的“流”,体育不再仅仅是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正在成为人们追求的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体育中去,共同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实现健康中国做出新的贡献。体育产业未来可期。

辜习明 郭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