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少年体育

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摘编

2020-10-22 11:17:57 来源:中国体育报 编辑:龙哓

10月20日至21日,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四川成都举行。培训期间,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体育局分管副局长、处长等参加了培训,并进行了经验交流。本次培训班是今年青少年体育战线最重要的一个培训班,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精神,围绕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政策解读、交流探讨和深入研究。为推动《意见》落实,推动体教融合工作落地生效,中国体育报将部分单位经验交流进行摘编。

陕西:深化体教融合拓宽发展渠道

近年来,陕西不断深化体教融合,着力拓宽发展渠道,在赛事组织安排、资源共享、“体校+名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互融,初步形成了合作共赢的体教融合发展机制。

2017年4月,陕西省体育局与教育厅签署《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通过深化融合理念、不断拓宽融合渠道、逐步深化融合效果、实施“体校+名校”战略等措施,促进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加强体校建设方面,陕西严格按照“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走体教融合发展之路、坚持因地制宜灵活的办学方式,努力在发挥主渠道、巩固保持生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吸引力。首先是从政策引领、提高经费支持力度、组织赛事和活动能力的培养、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培训等多方面提高体校社会功能的多元化,促使各级各类体校的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其次是根据效益调整经费投入,建立以人才输送和综合性运动会参赛成绩奖励为主要内容的后备人才激励体系。此外,按照《全国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全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和有关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通过集中普查和专项治理,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体校的功能定位、管办关系、所有制形式和办学资质等,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分类、分层次体校管理系统。市级及以上体校按照《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认定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县区级体校按照《陕西省县区级示范性体校评估认定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在丰富完善赛事体系上,陕西坚持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不断丰富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陕西认为赛事是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地方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制定了《陕西省青少年竞赛体系建设方案》(草案);形成了以省运会为龙头,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和全省重点项目少儿运动会为补充,全省青少年年度锦标赛、冠军赛为主体,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和校际联赛为基础的省级青少年竞赛体系。此外,竞赛组织更趋规范,冠军赛作用更加明显,赛事参与度明显提高。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地对俱乐部联赛和校际联赛的项目数进行了适当缩减,校际联赛和俱乐部联赛正在积极组织筹备中。成功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对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青少年参与训练、竞赛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未来,陕西将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不断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奋力开创陕西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

云南:建体制抓改革求突破 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发展

近年来,云南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对体教融合进行了一系列的推进、突破、尝试等工作,体育、教育等部门紧密合作,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试点省工作已列入2020年云南省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工作要点。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建立管理体制。2019年初,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要求,云南16个州市129个县实现了教育和体育机构合并,成立了州(市)、县(区、市)教育体育局,为云南体教融合发展工作在管理体制方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推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和体校改革。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中,云南在2019年底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体育课首次与语文、数学、英语并驾齐驱,分值提升为100分,推动了体教深度融合破冰开局。云南此举的近期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降低学生近视率,教会学生1至2项运动技能,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探路。远期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民族振兴、体育强国之梦。在体校改革中,今年6月云南省青训中心加挂体职院附属学校牌子,主要负责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输送工作;为在训运动员提供义务教育公益服务。7月起,还在全省各级各类体校中建设一批“省级运动队预备队”,本轮预备队建设,将围绕云南6个传统优势项目,在10个州市建立15支预备队,极大地调动了州市体校积极性,形成了符合云南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和特点的项目梯队。

不仅如此,云南还积极谋划融合模式。一是积极探索篮球、射击、射箭、攀岩、橄榄球等项目与高校联办共建省队模式,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与高校联办共建女篮、射击、射箭、攀岩经验基础上,2020年推进了与有关院校联办橄榄球、男篮工作,进一步充实拓展了与高校联办共建省队体量,与高校联办共建省队成效逐步显现。二是主动打破壁垒,统一青少年体育竞赛载体。目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已经达成共识,自2020年起整合省青少年体育运动会和省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为省青少年(学生)运动会,进一步完善省级比赛参赛资格。下一步两部门还将对有关青少年体育赛事进行整合。

此外,云南突出“高原、气候、民族、区位”四大优势,不断巩固业余训练、充实青训人数、优选后备人才、抓实青少年体育组织,稳步推进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同时,还将深化体教融合纳入加快云南体育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下一步,省体育局将会同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体教融合这一项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融合发展开辟青少年教育新路径,力求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体教融合经验,切实谋划好云南体教融合试点省工作。

上海:立足校园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

一直以来,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为指导思想,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主要目标,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促进上海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海立足校园,通过多项举措推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高。为加快学校体育师资专项技能的培养,实施了面向七千余名中小学教师的“人人达标”活动,从运动技能、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三个方面展开全员培训和考核。为在青少年中弘扬体育精神,推广体育文化,锤炼学生顽强的性格和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校园氛围,上海市体育局积极推进“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工程”,先后邀请上海奥运冠军、体育明星吴敏霞、沈琼、刘炜等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交流。为推动运动项目普及,上海市教委、市体育局共同牵头成立校园联盟,主要在课程建设、竞赛组织、科研培训、文化营造等方面开展工作,有力推动了校园项目普及,扩大了校园学生体育人口。为激发青少年体育兴趣,体验项目文化,感受运动氛围,每年积极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动校园体育赛事与国内外大赛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体教两家联合大力推进校内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打造“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体育活动网络。2020年,第二届Magic3上海市三对三青少年超级篮球赛吸引了近9000名16至18岁的青少年参加,正逐渐成为上海市青少年体育自主IP品牌赛事。

在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上海积极探索,拓宽渠道,1999年就开创了学校办二线运动队的先河,开辟了“把运动队办到学校里,让运动员从校园里走出来”的育人路径,体育部门通过开展体育教师专项培训、选派专业教练员进校园等举措,促进学校项目布局优化和办训水平提高,有力推动了本市以奥运战略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前,市教委、市体育局正在联手推进中小学体育“一条龙”项目布局,将增加体育特色学校数量,扩大学生体育项目参与度,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另外,上海推进把市级运动队办到高校机制,分别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合作共建市花剑队、市冰壶队。

为提高学校运动训练水平,选派专业教练员进校园设点辅导、带训、上体育活动课,有力地促进了普通学校青少年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如此,上海所有区级体校的文化教育工作已经全部纳入教育系统管理,现在体校文化教育完全交由教育部门管理,以切实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质量,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体教结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纵深发展,探索符合上海特点的体教融合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