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体育

在变化中感受全民健身新理念新发展

2020-09-10 10:53:37 来源:中国体育报 编辑:龙哓

新华社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参与健身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居家健身、线上赛事成为疫情期间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居家期间对健身活动的有力推广,现在参与健身的百姓不仅越来越多,内容也愈发丰富。百姓的健身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新的变化,得到了新的延展。

居家健身带动大众参与

家住北京的郑秀英,在疫情期间改变了每天到公园参与健身操舞的习惯,几个月来坚持居家健身。通过线上学习、居家练习、线上参赛的方式,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丰富了日常生活。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郑秀英又重新回到了公园健身的队伍中,和老姐妹们跳跳舞、做做操,熟悉的生活又回来了。

谈到如今健身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郑秀英坦言:“以前我除了到公园健身外,从来没有在家中进行过锻炼。现在就不同了,倘若赶上天气不好,或是早晨来不及去公园健身,我就会选择在家锻炼。虽然少了些大家一起跳舞的乐趣,但是健身效果一点不差。再有就是我成功带动了老伴儿加入健身操的队伍中,我们现在每天都坚持到公园或居家健身,身体素质也比以前更好了。”

同样,家住山东枣庄的侯军杰最近也发现身边参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侯军杰是一名毽球爱好者,居家期间经常向毽友们分享踢毽视频,自己也参加了不少线上赛事。尽管不能出门,但大家在家同样按时锻炼,踢毽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如今,侯军杰和朋友们开始走出家门,重回户外锻炼。让他惊喜的是,踢毽的人不但没少,不少毽友还带着妻儿一起加入进来。侯军杰说:“居家健身让锻炼身体这件‘自己的事情’变成了‘全家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全家人的运动兴趣被带动起来,不少毽友成功带动家人一起踢毽。全家人一起健身,是锻炼身体的好方式,更是增进家人感情、收获快乐生活的途径。”

内容创新提升健身维度

王玮剑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职员,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健身。然而,年初的疫情让他开启了居家办公生活,“当时所有的健身房都停业了,但是居家办公更需要通过健身来维持好的精神状态。于是我在网上买了健身器材,并制订了健身计划,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仅如此,王玮剑还意外发现了一款健身游戏“健身环大冒险”,“这是一款利用感应健身环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游戏。通过这个创新的健身游戏不仅促进了我坚持参加俯卧撑、快速跑等项目,而且非常有趣,适合居家锻炼。”王玮剑说道。

现在,虽然健身房已经恢复开放,但王玮剑还是很喜欢利用这款运动游戏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可以去健身房锻炼了,在家时我则会利用这款健身游戏丰富居家生活。现在很多体感游戏都做得挺好,在家里站在电视前就可以参加健身活动,而且还可以和别人比赛,增加了健身的竞技性,提升了健身活动的参与性。”

同样是创新,在北京市顺义区双丰街道举办的全民“云”动会,不仅项目设置丰富,而且活动主办方创新性采取健身器材共享的方式,将购置的健身器材免费供居民使用。然后,群众再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参与比赛,以此实现全民“云”动。

活动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采取健身器材共享的方式,主要还是考虑到不少家庭缺乏健身器材,而通过器材共享,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带动更多人参与健身。同时,主办方还建立了共享器材使用台账,借用的器材归还后,由社工进行消毒后,再进入下一轮共享。

文体结合促进健身延展

安徽省涡阳县老体协的马俊琦在疫情期间坚持居家健身,每天按时锻炼。现在,当地的老年体育爱好者开始走出家门,享受户外健身的乐趣。不仅如此,当地老体协还和多家文艺团体合作,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融入体育文化活动,形成“体育+文化”的文体结合方式。

马俊琦说:“如今,我们不仅创作了居家锻炼的诗歌、文章、歌曲等,还参加了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等开展的征文活动,通过文字记录我们老年人的健身生活,号召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

北京也开展了以“全民健身,共抗疫情”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图片征集展示活动,主办方围绕全民健身为主题进行作品征集。在一周的时间内共征集千余幅作品,内容涵盖跑步、棒球、网球、篮球等20多个体育项目的全民健身摄影、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参与了此次活动的李俊生表示:“图片征集活动将体育与文化相结合,不仅分享了大家在参与健身活动时的感受与精彩瞬间,更展示了全民健身的魅力。”

“随着群众日常生活的恢复,人们参与健身的方式、项目、比赛形式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身边参加健身的人多了,健身项目也有了创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户外与居家相结合、动态的健身与静态的文化相结合等,都是全民健身向多个维度拓展的途径。未来的全民健身活动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对于百姓来说,当前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积极参与科学健身,在变化与创新中感受全民健身的新发展,是大家参与健身的重中之重。”谈及全民健身的新变化,宁夏体育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余小燕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