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爱花滑的张丹:身份在变 追求不变

2020-10-14 14:28:42 来源:中国体育报 编辑:龙哓

资料图。

教师节那天,张丹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感谢教练姚滨的推文。承师恩亦承师德,作为姚滨最出色的弟子之一,张丹如今也已为人师——8月22日,张丹花样滑冰青训基地成立,张丹担任青训基地总监督。从花样滑冰运动员到教练员,到舞剧演员,再到总监督,身份在变,但张丹爱花滑的心不变。

1998年10月,张丹在世界青少年大奖赛北京站夺得自己的第一个双人滑冠军,随后她与男伴张昊便开始了14年争金夺银路,与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一起并称中国“三大双”。2006年都灵冬奥会比赛中,俄罗斯组合托特米亚尼娜/马里宁的出色表现让担负着冲金任务的张丹/张昊倍感压力,短节目后暂列第二的他们决定在自由滑放手一搏,使出此前从未有人在大赛中完成的抛后内四周跳动作。伴随着背景音乐,张丹、张昊向金牌发起了最后冲击。但当张丹被张昊抛起后,意外发生了,张丹还未转满四周便失去平衡,重重跌落在冰面上,倒滑着撞向了护墙……现场一片惊呼,然而不久后音乐再次响起,张丹坚强地站了起来,并完成了高难度的两周半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连跳,小小的身影与背景音乐《龙的传人》产生的共鸣打动了在场观众,最终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成为当时中国花样滑冰队在冬奥会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带着遗憾也带着希冀,张丹/张昊开始了新的备战,但在冲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时,张丹突然身体开始“二次发育”,身高迅速由1.62米蹿至1.70米,与搭档张昊多次在配合上出现失调,两人开始伤病缠身。“伤病频繁出现,两个人再继续下去是比较难的。其实运动员对自己的成绩和训练状况非常了解,所以当时清楚知道就算继续勉强,我们俩也不见得会有特别好的成绩。所以2012年我选择退役,希望自己能在状态比较好,或者是说在还年轻的时候去尝试更多的生活和更多的工作。那个时候已经明白自己再想往上可能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倒不如选择放手让搭档去努力,寻找他自己更好的一个前途和未来。”张丹在接受采访时说。

退役后,张丹一直在做花滑推广的相关工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受和爱上花滑。“刚退役的时候我去当了一名教练,但我发现我所想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几个孩子学滑冰。后来接到了万域芳菲的邀请,他们想做冰上舞剧,我一想,这个比较有意思,所以来到了这里。”张丹说。尽管同样是在冰上演出,从一名退役运动员到一名冰上舞剧演员,张丹经历了外界难以想象的坎坷。跨界转型到舞剧演员,张丹表示也不能确定这就是自己花滑事业正确的选择,但是她会为了自己的选择而努力,“经历了好长时间的休整,好多年没有这么大的训练量了,而且每天得去排练,还要尝试新的东西,确实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但张丹从中收获也不少,整个剧排下来让她有了重回赛场的感觉。

出品人郁菲表示,《踏冰逐梦》这部剧最初的灵感来源就是张丹的经历,剧中也还原了张丹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一幕,因此由张丹出演“叶遥”非常贴合人物。“其实每一个运动员都能在叶遥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她在地方队练习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但是当她进入国家队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提高。叶遥因为受伤面临退役或继续的选择,也符合很多运动员的经历——每天带着伤枯燥地训练,很多时候自己都想过放弃,但是最后跟叶遥一样还是继续选择努力恢复继续奋战在赛场上。”张丹说。

张丹不仅保持着良好的运动状态,身为人母的她也非常了解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这也成为她在教学中的优势。如今,她作为青训基地的总监督,采用不同于传统花滑俱乐部“一带一”、“一带多”模式,而是多种与国际接轨的规范教学模式。9月1日,首期青训营开营,旨在筛选并打造半专业化的青少年后备力量体系,为中国花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丹表示,教学将遵循四项原则:重计划更重总结、重冰上更重陆训、重跳跃更重细节、重示范更重交流。她希望以有计划性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突破瓶颈,快速提升综合实力。

“希望张丹花样滑冰青训基地的设立能成为助推力,让所有学习、热爱冰上运动的学员们都能够学有所获,做自己的冠军。”张丹说,“不能成为专业运动员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花样滑冰?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我们成立青训基地是为了能够给困顿的家长一些帮助,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花样滑冰会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形体气质、音乐鉴赏、协调能力等产生积极影响,学习花样滑冰不单单是为了成为运动员,更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认知自我、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