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引领·人物 | “西南风筝王”邓静:让龙的精神传遍世界

2022-01-20 09:27:11 来源:川体在线 编辑:梅艳萍

美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一块牌子上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中国史书《续博物志》记载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放风筝也是一项强身健脑的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而对享有“西南风筝王”盛名的邓静而言,玩风筝更是玩艺术。既然要玩,他就要玩到极致!6岁启蒙、年少成名、青年名冠四方,如今是中国风筝协会理事、中国风筝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风筝裁判。邓静大半生视风筝为生命,更是以龙形风筝的创意著称。邓静认为,中国人视自己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形风筝应该翱翔于天,与其他风筝和谐统一。

邓静向往着更高更远的天空,更是致力于将四川风筝推向世界各地。

 

01 年少成名

1973年,邓静出生在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附近就是如今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因为祖辈从事手工艺,邓静从小耳濡目染对手艺活有着极高的天赋。那个年代农村物质条件不甚充裕,孩子们的玩具大多出自家长或自己的灵巧双手,其中每逢春暖花开时的满天风筝,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期盼。6岁多时,邓静便开始学扎风筝。邓静回忆说:“那时家人忙根本无暇为我扎风筝,所以只能自己动手寻找乐趣。”没有做风筝的原材料,邓静从姐姐的作业本上撕下几页纸,又偷偷拿出家里缝被子用的线,再找来几根粗竹条,模仿风筝的形状做了一个王字形结构的“衣裳风筝”。邓静兴奋地牵着它跑得满头大汗,可惜风筝要么在地上拖行,要么在空中打转……第一次做风筝以失败告终。

但邓静并没有因此放弃,一直摸索扎风筝的技巧,终于在9岁时扎出了人生中第一只能放飞的风筝。此后,他因自制的风筝总比同龄人的飞得高,而成为了一众孩子里的“风筝小王子”。

16岁初中毕业后,邓静自此一门心思搞起了传统风筝手工制作,手艺好、质量好、飞得高,邓静的风筝在凤凰山机场周边成了抢手货。起初,家人并不同意他以此为生,他便瞒着家人以夜晚“守鱼”为借口,在鱼棚中偷偷钻研。鱼棚里没有电灯,邓静借着点点烛光、一把小刀、一个打火机忘我地扎风筝,经常凌晨3、4点才回房休息,有时甚至不知不觉就熬了一个通宵。

那些迎风飞翔的风筝,载着年少的时光,把梦想妆点得五彩斑斓。五只蝙蝠组成的“五福临门”,几只金鱼组合的“金玉满堂”,一组红色蝙蝠构成的“洪福齐天”,鱼戏荷叶间创意出的“年年有余”……每一个主题都充盈着手艺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让邓静声名鹊起、奠定江湖地位的作品,就是他的龙风筝。

 

02 拜师琢艺

1992年,凤凰山将举办第一届风筝节的消息不胫而走。卯足劲想要崭露头角的邓静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带着制作的风筝作品参加比赛,轻松捧回了一个三等奖。但这次获奖并没有给邓静带来多大惊喜,反而让他暗下决心,要在下次的比赛中拿下第一名。为此邓静开始寻师学艺,后来他了解到风筝大师左明的龙风筝做得栩栩如生,决定向他系统地学习。

邓静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拜师学艺的情景:“左老师制作龙风筝时,他的龙头扎得很漂亮。我是多方打听到他的住址后才去请教的。”那时,正是7、8月份夏天最热的时候,邓静骑自行车从北门到九眼桥致民路,单程需花费1个半小时,每次骑车过去都是满头大汗。连着两个多月,邓静在拜师学艺的路上乐此不疲。因为左老师通常一人呆在家里研究风筝,邓静每次去拜访时都会先敲一两下门,然后再叫声“左爷爷”。在左爷爷开门的间隙,邓静全神贯注地瞟一眼他墙上挂着的龙头,然后问候几句再转头离开,十分满足。回家以后,邓静再反复琢磨左爷爷龙头的做法。邓静的坚持终于打动了左明,差不多两个月后,左老师的门为邓静敞开并邀请他进门喝茶小坐,二人间的师生情谊就此展开。

为了精进技艺,邓静几乎跑遍了成都所有挂有龙头的寺庙,一边描摹,一边回想,然后再回去对比,直到基本掌握龙头的制作技艺。邓静与左明师徒二人亦师亦友,当时两人联袂出品的龙头可谓技艺精湛、惟妙惟肖。

1995年,时年23岁的邓静带上自己制作的长88米、重量不到1公斤的三龙风筝参加四川省第二届风筝比赛,一举获得了龙类金牌。此后邓静还了参加“中国成都第四届风筝艺术节风筝比赛”,获第二名和第三名。

1996年参加“四川大邑王泗杯全国风筝邀请赛”,获第四名。

1997年其作品入选“中国四川成都97国家熊猫节工艺美术精品展”。

......

然而邓静并不满足传统技艺上的比拼,他始终在找寻风筝的“魂”。为此,师徒二人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研究。九个龙头创意的诞生让邓静兴奋不已,他要创作具有自己风格的风筝!

不幸的是,1997年左明老师因病去世。为了纪念恩师,邓静在同年成立了风筝队,取名为“明静风筝队”。为了完成“九龙齐飞”的理想,邓静收拾起悲伤,忘我地投入到风筝的制作中。

整整一年的时间,邓静专注于龙风筝的制作。“绘、扎、糊、放,称为四艺(即绘画、绑扎、表糊和放飞),这是制作风筝的全部流程,样样都是其毕生精益求精的目标所在。”邓静说,制作“九龙齐飞”整整耗费了3000多根竹条,绑扎了10000多次;放飞风筝则既是一项技术活、也是艺术活,更是智力活——龙头摆布、龙身平衡、风阻计算......一场风筝活动下来,体力消耗不亚于举起一块预制板!

1999年,“中国第四届国际风筝节暨第九届全国风筝比赛”在连云港举办,邓静带着他的“九龙风筝”惊艳全场。一条九头巨龙空中盘旋,气势磅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现场的媒体围着“龙”转。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关注,邓静“西南风筝王”的名号被人们记在了心里。

 

随后的近三年时间,邓静荣誉加身,成为国内风筝届无可争议的后浪——

1999年,代表自贡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暨第九届全国风筝比赛”获金牌1枚,铜牌1枚;代表崇州金鸡乡参加“四川省第六届风筝比赛”获3个单项第一名,团体第一名。

2000年,代表大邑参加“第十届全国风筝比赛”获最长类风筝第一名;代表四川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获金牌1枚、铜牌1枚;代表崇州金鸡参加“全国首届风筝精英赛”获单项金牌3枚、银牌数枚、5个最佳;参加第十届全国比赛,荣获三枚金牌与三项最佳;在全国农民运动和全国精英全赛上拿到了6块金牌。

2001年,参加“第三届全国风筝理论研讨会”作品《九龙起飞》获一等奖;代表崇州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风筝比赛”获金牌3枚、最佳2个......

也正是从那时起,顶着“西南风筝王”名号的邓静,让四川风筝在全国风筝界打出了一片天地。

 

03 载人风波

时间来到2003年。某天,在成都簇桥太平寺机场,一个超级大龙风筝把一个体重50多公斤的男子拽离地面近3米,“风筝载人上天”引得围观群众拍手叫绝。而制作这个超级大龙风筝的人正是邓静。

然而这一热议事件的背后却是因为一场风波,至今谈及此事邓静仍心有余悸。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四川媒体的记者曾问起龙风筝的承重力,邓静当时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把一个人拉上天没问题”。第二天,“西南风筝王载人上天”的字样赫然出现在省内媒体上。消息一出,社会上不少人对此产生质疑,有人说“风筝载人上天”是不切实际假新闻,因为大家都没有亲眼看到!这下报社不得不亲自向邓静进行求证。邓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竟然引来一场舆论风波。但是,对于“载人上天”,邓静凭着20多年的制作和放飞实践是非常有底气的。为此,邓静花费5个多月时间制作出全长150米、重20余公斤的龙风筝,为的是力证“风筝载人上天”的豪言。

当天,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这架被邓静称为“超级龙”的风筝成功将一个50余公斤的人“抓上天”。经此一事,邓静突然“安静”了,再也不愿意在媒体上“露脸”。直到2009年,经朋友说服才又以“西南风筝王子”的标签回到媒体前。

 

04 放飞梦想

“消失”的几年时间,正是邓静事业发展的顶峰时期。

2006年时,某超市市场部负责人有意将明静风筝引进商超,并表示“至少要1000个SKU”。这位负责人以为自己是个大买家,结果被邓静带到生产风筝的地方时傻眼了——6辆装满风筝的福田卡车浩浩荡荡从他眼皮底下一阵风似的驶过……这位负责人所不知道的是,在云贵川道路两边摆摊设点的商品风筝,有95%都来自明静风筝。邓静说,生产高峰年份光是消耗的竹子重量就高达80吨,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工人们收入增加。

此后十年间,重回媒体视线的邓静共参加了数十场全国性风筝大赛,获奖无数。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风筝协会在上海举办了中国风筝竞赛史上首次单纯“轧、糊、绘、放”制作技艺大赛,邓静的“龙风筝”作品从来自全国各省市40多名风筝大师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得分,夺得一等奖。

在邓静展示的风筝作品中,不乏太阳神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具有浓郁巴蜀特色文化的元素:2004年他制作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风筝,获得了全国风筝最佳创作奖;2019年10月四川省第二十届风筝锦标赛暨成都市首届风筝艺术节上展示的太阳神鸟风筝;2020年助力武汉抗疫的“武汉加油 中国必胜!”巨龙风筝筝等。目前,在国内风筝界,邓静就是一张名片、一个知名的品牌。

作为四川省风筝协会副秘书长,邓静还肩负着将四川风筝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他多次组织举办风筝活动,2019年,由四川省风筝协会协办的国际风筝节在成都举行,参与及参观人数高达几十万人。他希望通过做活动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风筝文化,亲眼目睹各式各样的风筝风采,体会到风筝的魅力。

为了将风筝文化传承下去,邓静还经常带领团队在学校和社区做公益活动。他们在成都市凤凰小学、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大邑王泗中心校等学校开设每周一次的风筝文化课,还与绵阳仙海中心小学、邛崃桑园小学等联合建立“青少年风筝实验基地”,教授风筝的历史以及风筝的制作技艺。

“我希望更多人可以去了解风筝文化,也希望我们四川的风筝能够在全国乃至国际闻名。”邓静说,目前通过融合巴蜀文化,四川风筝已经独具特色,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下一步,邓静将继续带领团队在各项风筝赛事及风筝活动上争取获得更优异的成绩,让四川风筝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同时,他们还将加强与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的联动,持续推广风筝运动和风筝活动,为全民健身助力。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报名成为“群众体育引领员”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