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川体在线记者与汉源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燎原提及汉源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时,他反复提起了一个地方:金钟山。这座充满着红色回忆的山位于大树堡(今汉源县大树镇麦坪村)。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汉源,三次击败国民党川军防堵部队。1935年5月23日,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和红二师政委刘亚楼率红二师五团经安顺场顺利渡过大渡河,在大树堡佯攻富林,吸引川军杨森的主力从而让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这就是在汉源县乃至雅安市家喻户晓的“佯攻富林”。如今,有人用三句诗来概括汉源的历史遗迹:“唐代古寺续古今,天国翼王兵折大树,工农红军三战汉源。”
昔日的汉源老县城,因西南最大的人工湖汉源湖的修建现已淹于水下,大树镇上的景色和对岸萝卜岗上的新县城临湖相望,少了昔日烽火连连,平静的湖水映出一派祥和景象。而在当年的遗址上,为纪念佯攻富林的创举,国家出资修建了红军广场。广场上,看着那被一轮朝阳映照着的硕大的红色号角雕塑,红军长征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但汉源的红色回忆,并不仅仅是这些。你是否知道“全国学大寨、西南学大树”的光辉历史?以及汉源“铁姑娘”们摆脱传统,筚路蓝缕的故事?
我们抵达金钟山时,一位73岁的老者接待了我们。她身份特殊,既是当年红军渡河船夫的女儿,也是大树 “铁姑娘”的代表,更是现在金钟寺的负责人,她叫李春秀,也是为人熟知的释智江法师,她身上丰富的经历,可谓汉源红色文化的“活化石”。 对于父辈的历史,她说,希望现在的汉源湖上增添一道纪念红军渡河的风景,她愿意尽心去打造,只为了让后辈们铭记红军三战汉源的历史。同时,她提及了关于她自己作为“铁姑娘”的往事,铁姑娘开山引水,开田改土,投石截流,为汉源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她的一条腿也曾在劳动中受伤,但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中,一个崭新的大渡河河边新城在这里诞生。后来,为修复金钟山观音阁,她于2004年正式出家,带领信众重启观音阁的修复工作,在社会各界和政府支持下完成了这一壮举。如今,金钟山不仅有红色旅游景区,还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景象,这不得不说有她的一份功劳。现在她依然活跃在村容建设的一线,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监控村里的防洪通道。据她说,七八月是涨水的高峰期,不少村民深受洪患,她用各界群众支持的款项以及自己的积蓄,把防洪通道一步步地建设了起来。
而据麦坪村村委书记董继东介绍,本村已建成百亩的葡萄园基地,下一步,麦坪村将深挖红色文化、阳光康养、生态旅游等优势,突出“红色文化+绿色发展”,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推进麦坪村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麦坪。